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GUANGDONG WEILIANC YUANSU KEXUE
肝衰竭、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微量元素变化
摘要:目的观察肝衰竭、肝硬化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应用微量元素分析仪,检测26例肝衰竭患者、23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对照者血清中的5种微量元素( Cu、Zn、Ca、Mg、Fe),比较肝衰竭组、肝硬化组与对照组间各微量元素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衰竭组及肝硬化组的血清锌、钙、镁、铁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患者血清铜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衰竭及肝硬化患者存在微量元素紊乱情况。
The Level of Serum Trace Element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or Liver Cirrhosis
LAI Chunyan, LI Zongliang, WANG Xianghuai
(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 Cuangdong Foshan 528000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serum trace element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or liver cirrhosis. Method The level of the five serum trace elements included Cu, Zn, Ca, Mg, Fe, in 26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23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20 health controls were detected by trace element detector. 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 controls, the serum Zn, Ca, Mg, F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or liver cirrhosis were lower, the serum Cu level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was higher (P <0. 05). Conclusion There are disorderly of serum trace element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or liver cirrhosis.
Key words : trace elements; liver failure; liver cirrhosis
盱脏是微量元素的集散地‘¨,近年来微量元素与肝脏疾病的关系研究较多。肝衰竭及肝硬化都是肝脏严重疾病,该类患者大多营养状况不佳因而可能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此可能是影响病情的原因之一。本课题研究肝衰竭及肝硬化患者某些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为该类患者选择补充相应微量元素提供依据。
1.1研究对象
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住院患者49例,其中诊断肝衰竭患者26例,男性15例,女性1 1例,年龄(42±13)岁;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56 +12)岁。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年龄(38 +15)岁,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
1.2方法
取清晨空腹静脉血,用BH 5IOOS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测定血清微量元素:以铜( GBW 08615)、锌(GBW 08620)、钙(GBW( E)080118)、镁(GBW( E)080126)、铁(GBW 08616)元素国家标准物质(单位:mg/L)测定血清微量元素。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以戈+s表示,应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肝脏是微量元素进入体内的第一站,微量元素的盏缺,导致体内元素不平衡,使内分泌系统紊乱,最终引起肝脏病变怛1。随着近年来对微量元素的不断深入研究,其在肝脏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生理和生化作用逐步得到了证实。
(1)铜:肝是铜代谢及平衡器官,肝脏主要通过合成铜蓝蛋白和分泌胆汁两种机制保持体内铜平衡口1。较多的实验证明肝硬化时血清铜增高,可能原因:①肝硬化时假小叶形成,胆管系统遭到破坏,铜排泄不畅致使肝细胞内铜颗粒淤积,肝铜返人血有关。列;②肝硬化时肝细胞功能障碍,排泄铜的能力降低,导致血铜增高H 3。多数文献报道肝硬化患者血清铜升高,本研究发现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铜升高对比肝衰竭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支持这一观点。
(2)锌:锌参与体内DNA、RNA及金属硫蛋白的合成,参与多种酶的合成,广泛调节机体代谢。锌可以清除自由基,稳定生物膜,并有抑制致癌物质作用‘副。在肝脏代谢中,锌下降原因可能是:①肠道吸收、摄入减少;②血清锌绝大部分与白蛋白结合,严重肝病时,白蛋白减少,与之结合的锌转与氨基酸结合,并经肾脏排出。锌缺乏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病,补充锌
可对抗毒素引起的肝损伤和治疗肝性脑病”1。有研究提示血清锌降低与肝脏的损害程度有关[8-9],本研究发现肝硬化组及肝衰竭组的血清锌下降对比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锌在肝脏中可阻碍参与分子间架桥形成的赖氨酰氧化酶,阻碍胶原多肽的共同部分横贯连接,有抑制肝纤维增生的功能;另一方面,纤维降解酶的其中一种就是锌酶,体内缺锌而导致胶原的合成超过降解,因而锌有抑制肝脏纤维化的作用。本研究中肝硬化组患者血清锌值最低,提示缺锌可能为肝纤维化原因之一。
(3)钙: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营养素,钙对预防骨质疏松症,对全身的神经传导、细胞信息传递、智力发展、内分泌平衡有密切关系。钙对维持细胞通透性,抑制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也起着重要作用心3。有较多研究显示,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钙含量降低,且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则血清钙降低愈显著。造成肝病患者低钙的原因可能为:①患者食
欲减退、呕吐、腹泻,钙的摄入减少;②肝病时肝脏25 -经化酶活性降低,肝脏合成25 -羟维生素D。(25 -OH -D,)减少,维生素D的吸收减少也影响钙的吸收;③治疗中使用利尿剂;④合并各种内分泌异常[II]。本研究发现肝衰竭组及肝硬化组血清
钙下降对比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支持鼓励该类患者食用高钙食品或应用钙剂治疗的观点。
(4)镁:镁分布在细胞浆内,是多种酶的触媒剂,参与ATP、ADP的转化反应。缺镁时,
肝细胞中的鸟氨酸转氨甲酰酶及精氨酸琥珀酸酶明显减少,引起蛋白代谢障碍,促进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13]。肝病患者中血清镁含量降低,与消化管内的镁与脂肪不能被吸收为碱性复合物有关。血清镁的丢失包括经肾、胃肠道损失两大部分,肝硬化患者多长期服用利尿剂,因此经肾脏丢失的镁增加‘纠。本研究发现肝硬化组及肝衰竭组血清镁下降对比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5)铁:肝脏是贮存铁的重要器官,铁主要以铁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肝细胞内。慢性肝脏疾病常因蛋白合成不足,造成血清铁下降。本研究发现肝硬
化组及肝衰竭组血清铁下降对比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铁可作为一种强力催化剂,促氧自由基的产生,导致肝细胞亚细胞膜磷脂过氧化反应,特别是在线粒体膜和微粒体膜的过氧化损伤,这样遁过干扰电子转移链导致能量的减少,最终使细胞死亡和继发纤维化形成[15]。血清铁和肝铁增多可直接刺激肝脏细胞胶原纤维的合成,形成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6]。ALIM等发现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铁含量低于正常人,但肝脏的铁含量却不低。另外还发现肝静脉血中的铁含量明显高于体循环和门静脉血中的铁含量,提示在没有肠道吸收铁的情况下(空腹),肝脏动员自身贮铁来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17]。
人体内的微量元素虽然含量极微,但却具有特殊功能。大量研究显示微量元素与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密切相关,微量元素的盈缺会导致人体的生理机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纠。肝脏是人体的重要代谢脏器,与微量元素的代谢关系更为密切。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2009年发布的肝病肠外营养指南明确指出肝衰竭和肝硬化患者有补充微量元素的需要[18]。本研究发现,相比健康对照组,肝衰竭组及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锌、钙、镁、铁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患者血清铜升高有统计学意义,他们都存在微量元素紊乱情况。据此可建议为肝衰竭及肝硬化患者补充适当的锌、钙、镁制剂以协助改善其营养状态,从而帮助肝功能恢复。另外肝病患者需注意避免进食含铜量高的食物,以减绥肝硬化的进展。
[2]潘群,谢志春.微量元素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10 (5):1629 - 1631.
[3]黄荣宁,周祖文.微量元素与肝硬化关系的研究概况[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4,21 (6):55 -56.
[4]宋卫生,余建材,毛华,等.中华麦饭石防治大鼠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时微量元素作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7,6 (1):74 -77.
[5]任丽燕,刘浩宇,刘锡仪,肝脏疾病与矿物元素的关系[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13 (10):1-4.
[6]王磊,华玉英,李心河,等,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微量元素与肝功和HBeAg关系的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4,32 (2):134 -136.
[7] TUERK M J,FAZEL N.Zinc deficiency[Jl. 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009, 25 (2): 136 -143.
[8]萤文鹏,徐勇,叶启发,等.肝硬化患者血清微量元素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15 (3):19 -21.
[9]王翠兰,周仁,景元还,等.肝硬化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 (8):883 -885.
[10]刘运东,贾晓莹,王学敏,等.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0, 17(1):26 -27.
[II]陈晓,张永宏,常德成,肝炎肝硬化患者低钙、低镁、低磷血症临床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2,16 (4):344.
[12]刘德恭,高丽娟,王忠,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与临床关系的探讨[J]. Chinese J Exp Clin Vir0 1,1997, 11 (3): 246
[13]孔祥瑞.必需微量元素的营养、生理及临床意义[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2:353.
[14]高丽娟,刘德恭,周亚苏,等,肝病患者亦清微量元素变化及临床意义[J].实用肝脏杂志,1997,2 (4):217 -218.
[15]自玉,曹治宸.病毒性肝炎铁代谢的研究近况[J].临床荟萃,1999,14 (10):469 -474.
[16]梁扩寰,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907,912.
[17]李闻,鲍善芬,程留芳,等.11例肝硬化出入肝血中铁铜锌含量变化及其意义[J].军医进修学院院报,1997,18 (3):197.
[18] PLAUTH M. CABRE E, CAMPILLO B, et al. ESPEN guidelines on parenteral nutrition: hepatoloagy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