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铅是一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金属,铅对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均有毒性作用,可累及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铅也是人体内唯一一种不需要微量元素,已被医学界研究多年。铅存在生活当中的各个领域,铅的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婴幼儿作为敏感人群,其体内的铅是在胎儿时期通过胎盘屏障主要来源于母体,孕产妇应该了解生活中铅的来源,减少或避免生活中铅的接触,以减少铅的摄入。
[ 关键词 ] 铅 孕产妇 婴幼儿
1 .铅的来源
随着生活条件的迅速提升,人们职业需求和生活观念也随之改变,女性对容颜的追求日益增高,化妆、染发已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护理当中。然而一些美白的化妆品中铅含量往往过高,各种染发剂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铅,某些劣质染发剂的铅含量甚至为家用油漆、颜料的 5 ~ 10 倍 [1]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也被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如移动电话、电脑、电磁炉、微波炉、复印机……在这些高辐射的生活用品中生活,准妈妈们会选择含铅的内衣来保护自己腹中的胎儿。铅会通过皮肤进入人体,而且很难排出体外,继而造成蓄积性中毒。经常使用化妆品或染发剂的孕产妇比未使用化妆品孕产妇的发铅含量略高,另外经常使用化妆品或染发剂的孕产妇所产的新生儿的发铅含量明显高于其母亲,且二者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发铅含量也明显高于未使用化妆品或染发剂的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发铅含量。由于孕产妇长期使用化妆品、染发剂或含铅的防护内衣,其中低剂量的铅通过皮肤吸收,在体内蓄积,铅可以游离出靶器官进入血液循环 [2] ,这些游离的铅能无障碍的经过胎盘屏障,通过胎儿尚未成熟的血脑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的发育,从而严重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随着工业的发展,汽车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逐步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代步工具,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质量。然而,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汽车排出的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是不可忽视的,已经成为城市空气中铅污染的重要来源,被人体吸收的铅约有 25 %沉积在肺部,其中一部分沉积在肺部的铅会通过水的溶解作用进入血液循环。若一个人持续接触的空气中含铅 1 ug / 100 ml ,则人体血液中的铅的水平为 1 — 2 ug / 100 ml [3] ;另外电池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物品,废弃的电池作为垃圾丢弃在土壤里,电池中所含铅等重金属对土壤、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如:一节 5 号电池就可以污染 10 万立方米的水、使 5 平方米 的土壤重金属化,污染可达 50 年之久,土壤中的铅,还能不断地迁移到相邻的环境中,如被雨水冲刷后渗透到深层土壤中,随地下水进入江河。当人长时间饮用被污染的水、吸入被污染的大气时,可能会出现多系统、多器官的慢性损害。
肠道吸收是人体摄入铅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每日摄入的食物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国城郊菜地土壤和蔬菜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铅污染。随着土壤中铅含量的增加,植物吸收的铅也随之增多。蔬菜既可以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铅也可以通过叶片从空气中吸收铅。生长在污染空气中的蔬菜, 50 %以上的铅是通过叶片从大气中吸收的、叶面面积大、叶面粗糙的蔬菜吸收铅的能力强,叶片中铅含量较高。而叶片细窄、表面呈腊质状的蔬菜铅含量较低。土壤中铅的总量与叶子中的含量具有很好的正线性关系.因此土壤中铅含量的多少决定了蔬菜中铅含量的多少 [4] 。一般情况下植物性食物的铅含量高于动物性的,且植物性的食物以根茎类含铅量最高,动物性的食物含铅量则以骨骼及内脏高于肌肉、脂肪等,食物中的铅与本地区土壤和水中铅含量有直接关系 [5] 。此外,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铅污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习惯使用速食,如罐装食品和饮料,由于盛装这些食物的容器使用铅来焊接其接缝,所以间接导致这类食物中铅含量过高。经常食用这些食物增加看人每日的摄铅量,铅可以蓄积在人体之中,故人体内的含铅量与其年龄成正相关。长期食用这些含铅量高的食物也存在着潜在的威胁。
2 .铅对母婴的影响
母源性铅中毒,因为其隐蔽性和传递性,危害日益严重,已经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婴幼儿铅中毒变现为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诸多系统发育不健全,大多由于母亲孕期铅暴露导致的。铅在胎盘富集,并通过胎盘屏障,穿越胎儿血 - 脑屏障,在胎儿的体内尤其是胎儿的脑皮层蓄积造成的。成人能够吸收铅约 11 %,而婴幼儿吸收则更高,可达 30 %~ 75 %,铅在胎儿及母体内的浓度依次是,大脑皮层>脐带>胎盘>母体,胎儿体内的铅浓度甚至是母体的几倍。
铅的活性很强,过量的铅会竞争性地抑制钙、铁的吸收,干扰钙、铁等元素的代谢过程,使人体无法正常吸收和利用这些元素。对血液系统的的影响:可以取代铁和转铁蛋白结合,使铁不能被人体利用,而铅没有携氧能力,使人体各个器官处在缺氧状态,尤其是缺氧对脑的影响的不可逆的。铅的毒性可以使红细胞脆性增加,红细胞均寿命缩短,铁缺乏是血铅过高的可能结果,最终导致贫血,铁依赖的单胺氧化酶活力下降,使神经递质功能改变,影响儿茶酚胺、 5- 羟色胺、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代谢有关 [ 6 ] ,由于铅的影响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的患儿除表现为消瘦、烦躁、无精神,乏力,食欲减退,口腔黏膜、眼睑苍白等贫血表现,还表现为患儿易怒、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或学习能力、记忆差,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的表现 [7]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磁共振波谱学通过检测一种叫 N- 乙酰半胱氨酸的神经化学物质可以监测脑的新陈代谢的能力。有学者利用磁共振波谱学研究发现铅中毒患者脑内该代谢产物有所减少,同时出现神经元的缺失 [8] 。由于胎儿脑内毛细血管尚未成熟,内皮细胞对铅的毒性的抵抗力较低,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破坏血脑屏障。于此同时铅影响细胞的钙代谢,竞争钙结合位点,抑制了神经递质释放,导致脑内 N- 乙酰半胱氨酸减少和神经元的损害。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突触的形成,导致神经系统结构异常,不能完成完整的神经传导。从而表现为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运动失调、烦躁、易怒、攻击性强、智力发育不良、学习行为能力和听觉能力差。
3. 铅过量的监测及预防
进入体内的铅约有 2% 分布于血液, 95% 以上沉积于骨、 毛发、牙齿中,进入人体的铅 70 %- 90 %以磷酸铅 (PbHP04) 形式沉积于骨骼组织上,骨组织中的铅约占体内铅总量的 90% 以上 [3] ,所以骨骼用来全面判断人体的铅暴露较为理想。骨池铅的半衰期 20 ~ 30 年,故用免疫荧光X线检测能反映铅的持续暴露状态,可以区分长期的慢性铅暴露与急性铅中毒之间的区别。妊娠期,铅可以无障碍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从而检测孕妇血铅含量推测胎儿是否被铅所侵袭。被人体吸收的铅可以通过汗腺、泌尿系统排出体外,故可以检测羊水的含铅量来判断胎儿铅中毒的程度。如果在母亲血铅检测中发现铅含量过高,可以进一步检测羊水中铅的含量,作为判断母体铅蓄积及其对胚胎影响的一项重要的内暴露指标 [9] 。
铅存于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铅会在人体内蓄积终生逐年增加。孕产妇应尽量避免铅不必要的摄入,如减少或不使用化妆品或染发剂等含铅量过高的物质,远离加油站、印刷厂、电池厂等含铅量超标地区,禁食或少食某些含铅较高的食品,如含铅量高的松花蛋、爆米花及各种膨化食品等。以煤为燃料的家庭应尽量长时间通风。长时间不用的自来水管道含铅量过高,应先放水 3-5 分钟后再饮用。婴幼儿应该远离铅的接触,培养小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废弃的电池、吮吸手指、不啃食含铅的物品如铅笔、报纸,经常洗手,尤其在使用铅笔、蜡笔后一定要洗手。经常给婴幼儿剪指甲、清理个人卫生、勤给孩子换衣服、经常清洗玩具。外出时,尽量为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减少或避免带去车流量大的地方玩耍 [10] ;有吸烟嗜好的父母应避免在室内吸烟,避免婴幼儿被动吸烟增加血铅水平 [11] 。一定要养成婴幼儿的规律进餐,因空腹时铅在肠道的吸收率可成倍增加。保证婴幼儿常膳食中含有足够量的钙、铁、锌及维生素等,特别是钙和维生素 C 的摄入,不仅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有利于骨骼的生长,维生素 C 也可与铅形成抗坏酸铅,它也不溶于水和脂肪,故随粪便排出体外,阻了人体对铅的吸收.降低胃肠道对铅的吸收,适当补充叶酸,以保护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功能。应多食鱼、肉、蛋、奶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蛋白质铅结合成不溶性的化合物,水果中的果胶有抑制吸收铅的作用。食物中脂肪量应降低,糖量可适当增加,这样可抑制铅在肠道中的吸收,并且可保护肝脏的正常解毒功能。尽量减少或避免铅的接触途径是每一个孕产妇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所必须注意的一个环节,是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
铅作为一种有害物质时刻威胁着孕产妇及婴幼儿的健康,铅对婴幼儿的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各大系统都存在着巨大的危害。建立孕前、产前血铅检测以及新生儿脐带血血铅检测是一项监控血铅含量的措施,有利于针对性的治疗及防治。降低婴幼儿对铅的接触以及如何预防成为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项目。
参考文献
[1] 赵聚琪,周仕钧,长期染发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铅中毒及其 MIR 表 [M], 医学临床研究, 2005,22 ( 3 ) :348.
[2] 陈志群,张青碧,甘仲霖,探讨使用化妆品对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发铅、发镉含量的影响, [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4,27 ( 4 ) :316 - 318
[3] 幺宏彦 , 铅污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2 , 37 ( 2 ) :119 - 121
[4] 霍霞 , 蔬菜中重金属铅污染现状及对策 [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21(3)27 - 31
[5] 黄亚军,屈明 , 铅对健康的影响 ,[J]. 现代预防医学 ,2004,31(1) , 95 - 96
[6] 刘湘云,林传家,薛沁冰等 . 儿童保健学[ M ] .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29 : 301
[7] 廖清奎 .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和防治建议[ J]. 中华儿科杂志 1989,27(3):159.
[8]Trop I,Lopez-Villegas D,Cecil KM,et al,Exposure to lead appears to selectively alter metaabolism of cortical gray matter[J] Pediatrics,2001,107(6):1437 - 1442.
[9] 杨振华,侯海燕等 . 孕妇铅积蓄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母体和胚胎的影响,武警医学院学报, 2010,19 ( 3 ) 230 - 232
[10] 唐 梅 , 浅谈儿童铅中毒防治 [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4,19 ( 4 ) 284
[11] 任太芳,丰慧根,潘莹,等 . 吸烟对脐血铅水平及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1998,5:51.